端午节因屈原而精彩
热度 2已有 367 次阅读2019-6-7 20:38
一个因屈原而精彩端午节,这其中的怀沙投江,家国情怀不知为何在历史上屡次引起争议,这是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值得关注。上纪五四运动前后一次,四十年代抗战相持阶段有一次,前年(2017)有一次,今年则因中美互怼,端午节被寄寓了更鲜明的屈原色彩,因而没有什么异声。有个叫寥平的人就用否认屈原这个人的真实存在而否认这个节,而低调俱乐部的成员胡适之则用质疑屈原作品的真实性来否定屈原及与其有关的端午节。对此闻一多先生则旗帜鲜明地坚守着屈原的精神——一种具有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精神,毅然论战。 然而,我们曾记何时中国的历史在质疑和否定中,在一片“真相揭秘”中不知不觉中被“虚无”了,被“否定了”,忽有一日韩国人要拿端午节来申遗,说端午节是他们的,于是,中国人才恍然惊觉。一度,虚无了历史,虚无了的屈原,“爱国者”成了“爱国贼”,将爱国者污为流氓的时候,爱国己然成了一种罪,爱国变得不再理足气壮,令人唏嘘。
近年来凡涉民族之根,文化之根及家国情怀,爱国精神时总会有大V精蝇言词凿凿的异声泛滥,这是为什么?
一个远早于屈原的远古农耕节令—仲夏,史书上早有记载,这个节令因气候趋热,洪水来临,五毒盛行等,因而这个时候人们需要祭龙,敬老,爱幼,并祈求风调雨顺,同时因此令正值抢收抢种国家也要减少牢狱。龙图腾在北方,而屈原的楚则为熊在南方,包粽子的材料在北方是菰叶,南方则芦叶苇叶更多品种。如此,端午节并非因屈原而设,但屈原之后两千多年大江南北都共同地接受了赛龙舟,撒粽子,祭屈原的这一端午节的过法,其本质上就己证明,屈原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已在中华大地被广泛地接受并弘扬。这其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已经形成了这个民族灵魂的基因而深植于中华大地和中华民族的脉流深处。
端午,作为一个人文的节令因屈原而流誉千年,因家国情怀而精彩纷呈。只是,由此而引起的纷争也耐人寻味